《瘋狂的導演》:草根電影的行業(yè)風云
看到了《瘋狂的導演》的評價并不好,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不堪,電影存在一些問題,但總體還算水準之作。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,沒有提供驚喜,完成了一部喜劇片應有的功課,但電影令人側目的就是,那些娛樂圈,尤其對是華語電影界的冷嘲熱諷,讓俺這個半娛樂圈人士感受到其中底層人物的喜怒哀樂,可能有點主觀。
國內小成本喜劇的天空異常廣袤,種類斑駁,質量參差,實則大有潛力可挖,從寧浩《瘋狂的石頭》開啟小成本喜劇新紀元以來,多數以瘋為本的作品就跟商場血本打折一樣,擠破頭皮的往里沖。而這里面實則有料的不多,東施效顰、依樣畫葫蘆的占據絕大一部分,久而久之讓觀眾也產生了膩煩心理。
從這方面來看,本片的名字《瘋狂的導演》實則不討好,正趕上了風浪尖,其實本片很那些瘋狂系列片沒有半點相似之處,也不知道本片的策劃處于什么目的選擇了這樣一個片名。另外一點,《瘋狂的導演》的題材也不占優(yōu)勢,華語電影市場流行什么片?看票房榜就知道,青春、愛情、古裝等題材是各大片商的最愛,當然也少不了人氣明星壓陣的行為。因此現在內地電影的特點就是要么題材上一飛沖天,搞一些玄幻的大片題材,要么擁抱地氣拍攝一些青春懷舊的親民題材。從《瘋狂的導演》劇情來看,這種講述娛樂行業(yè)內情的題材實則屬于上下不靠的類型,喜歡大片的觀眾會覺得電影不夠刺激,喜歡青春片的觀眾會覺得不夠接地氣。因此該片題材上也不討好,至于明星臉,別看本片演員表上有王寶強、徐帆、劉樺的名字,但他們都屬于客串性質,電影從導演到主演都是一水的新人,真正的草根電影。
前面提到過,讓俺真正感興趣的就是里面關于一個導演拍片的艱難之路,其實本片并不是揭露行業(yè)黑幕或者潛規(guī)則的電影,而是根據電影圈這個行業(yè)的市場化動機,用盡致的夸張方式,對華語電影一味追求市場化的行為作出了一次瘋狂闡述。電影采用戲中戲的方式,有意思的是,《瘋狂的導演》的實際情況與片中所闡述的內容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。
兩名所謂的懷夢之士,為了圓自己的電影夢,要完成一部農村題材的影片拍攝,但在市場化的前提下,這個題材是完全不受待見的,沒人肯投資是二位面臨的最大窘境。這與現實是非常相似的,不受市場歡迎的電影很少有人問津,中國的獨立電影也之所以沒有生存空間,而一味的追求市場化,就是造成相近題材泛濫的現狀,同一題材的潛力被挖掘的所剩無幾就會黔驢技窮出現很多爛片,比如國產恐怖片就是這樣的情況,這些都是題外話。
片中兩人因此踏上了茫茫的融資之路,也讓二位不得不因為贊助商的原因而加入廣告,修改劇本,也就有了不成瘋魔不成活的狀態(tài),在深山雪林,在偏僻山村里四處狂奔,又出現了飛天大盜,流氓無賴,神經夫妻這些超現實的人物和劇情,亂成了一鍋粥。這是典型的苦中作樂類型,笑料中透露著現實。
這種“戲中戲偏離路線”的方式很多電影里都有涉及,比如去年的《低俗喜劇》就是這樣的類型,但在國內的制度下,并不能像香港人那樣肆無忌憚的抨擊電影圈的現象流,只能做到表質的瘋狂,農村題材被融入了亂七八糟的元素讓人疲于奔命,最后讓片中兩位人物不得不放下身段,無奈的融入其中。其實本片更像幾年前的河南方言喜劇《就是鬧著玩》的,后者也是為了辦一臺晚會到處拉贊助,導致節(jié)目混亂不堪,只不過《瘋狂的導演》加大了這部分的比重,導演和制片人,強顏歡笑的燴制這一鍋亂燉,處處透露著無奈的態(tài)度。這倒讓人想起了日本一部同類作品,三谷幸喜導演的《爆肚風云》,夸張的點出了這個行業(yè)潛規(guī)則,是同類題材中最好的一部。
正如《爆肚風云》的主題一樣,所有人都希望一部作品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順利完成,但現實往往事與愿違,各種外界因素、贊助商的要求、明星要求加戲改戲、資金短缺的情況屢見不鮮。正如《爆肚風云》那位無所事事的導演一樣,面對亂成一鍋粥的現場,面對愛情片中出現的宇宙飛船,已經完全不放在心上,他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夠按時播出。想必在《瘋狂的導演》中,最后那位導演也會抱著這樣的心理。
這就是《瘋狂的導演》的內容,名字很貼切,卻不太高明。導演宋陽名不見經傳,片中能看出他是有心要完成一部好的作品,但實力不夠,很多笑料也不太高明。但不能忽視電影的現實口吻,該題材在國內是比較少見的,一部真正關注苦逼導演和劇組的電影,其實是苦情戲,道出了所有的苦悶之事。當你真正涉足到這個行業(yè)中時,你會發(fā)現夢想只不過是一層窗戶紙?,F實所要做的就是讓早已面目前非的“夢想”變成一幅可出手的牌。這樣的結果就是,哪怕手里有倆王四個二,也會變成四帶二甩出去。